一,比赛采用2-2-1-1-1型原则(1985-2013年总决赛的赛制是2-3-2),常规赛胜率高的球队将获得四个主场(2主场-2客场-1主场-1客场-1主场)。季后赛总共分为四轮,总决赛亦属于季后赛一部分。
常规赛结束后,每个联盟按照NBA排名规则分别选择8名球队进入季后赛。季后赛为淘汰制,采用7战4胜制(2002年以前季后赛并非全部采用7战4胜制),哪支球队先获得4场比赛的胜利即可淘汰对手晋级下一轮。
二,NBA排名规则;
东部西部的前八名进入季后赛,球队排名按胜率从高到底依次排列,当有球队战绩相同时需要分别考虑情况,
(1)第一种情况:当两队胜场差相同时,依次按以下依据排出先后:
1、相互之间战绩好的居前;
2、分区冠军居前;
3、在分区中胜率高的居前(仅当两队同属一分区时适用);
3、在各自所属联盟中胜率高的居前;
4、与所属联盟的其他前八名球队交手胜率高的居前;
5、与另一个联盟的前八名球队交手胜率高的居前;
6、得失分差高的居前;
7、抽签决定。
(2)第二种情况:当三队以上胜场差相同时,依次按以下依据排出先后:
1、分区冠军局前;
2、所涉及球队相互之间战绩好的局前;
3、在分区中胜率高的居前(仅当两队同属一分区时适用);
3、在各自所属联盟中胜率高的居前;
4、与所属联盟的其他前八名球队交手胜率高的居前;
5、与另一个联盟的前八名球队交手胜率高的居前;
6、得失分差高的居前;
7、抽签决定。
扩展资料;
分组对战举例;
首轮:
第一名vs第八名胜利者A
第二名vs第七名胜利者B
第三名vs第六名胜利者C
第四名vs第五名胜利者D
第二轮(分区半决赛):
AvsD胜利者E
BvsC胜利者F
分区决赛 (胜利者就是西部或者东部冠军):
EvsF胜利者G
总决赛(胜者就是当年的NBA总冠军):G东vsG西
东西部冠军各有一个分区奖杯,总冠军有冠军戒指和总决赛奖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BA季后赛
需要打满球队已完成比赛70%的场次。
在赛季结束时,如果一名球员的上场场次未达到要求,但是以最低出场数为基数,他的场均数据仍位列联盟榜首,那么他的数据将视为有效。
比如,如果A球员只打了56场比赛,共计得到1590分,场均分为28.4分。如果换算成58场,他的场均得分就是27.4分,如果这个分数仍高于其他任何球员,他仍有资格上榜。
2012-13赛季,隆多仅出场38次,获得420次助攻,最终就以场均11.1次助攻获得上赛季常规赛助攻王。出场70次,场均9.7次助攻的保罗只能屈居第二位。
因为按照之前的规定,一名球员参加评选需要满足“出场70次或以上”和“总得分超过1400分,总篮板超过800个,总助攻超过400个”这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隆多的420次助攻满足第二个条件,因此力压保罗获得助攻王。
扩展资料:
在场均得分、场均篮板和场均助攻等数据统计方面,新规则如下:一个球员必须参加70%的场次(普通赛季为58场比赛,缩水赛季按比例计算),才可以被列入统计名单。
如果出场次数不足58场(或70%),那么必须将整体数据除以58场(或70%)来参与排名。这条规则是为了杜绝上赛季隆多获得联盟助攻王这一漏洞而实行的。
但按照新规,隆多上赛季参与评选,场均助攻数据应该换算为420/58=7.2次,只能排在联盟第9位,和助攻王无缘。因此,这条规则可以被命名为“隆多条款”。
2005-06赛季,杰拉德-华莱士共抢断138次,场均2.51次。该赛季华莱士只出场55次,未达到联盟最低要求58场。但以58场为基数,他的场均抢断为2.38次(138/58=2.38),仍领先当时排名第一的布莱文-奈特(场均2.28次)。最终,华莱士以场均2.51次抢断当选该赛季抢断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BA现役得分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BA联盟排名规则
nba季后赛排名对阵规则:
1、常规赛结束东西部1-6名的球队获得季后赛名额,7-8名通过附加赛形式决定最终名额。
2、季后赛分为四个阶段,分区首轮系列赛、分区半决赛、分区决赛以及总决赛均采用7场4胜(2-2-1-1-1)。
3、第一个阶段(1/4决赛):东西部各前8名的球队参赛,对阵规则第1名vs第8名(得出胜队A)、第2名vs第7名(得出胜队B)、第3名vs第6名(得出胜队C)、第4名vs第5名(得出胜队D)。
4、第二阶段(分区半决赛):第一阶段东西部各诞生4支胜队,对阵规则(胜队Avs胜队D:得出胜队E、胜队Bvs胜队C:得出胜队F)。
5、第三阶段(分区决赛):第二阶段东西部各诞生2支胜队,对阵规则(东部胜队Evs胜队F:得出东部胜队G、西部胜队Evs胜队F:得出西部胜队G)。
6、第四阶段(总决赛):东部胜队Gvs西部胜队G,得出最终的总冠军。
NBA的比赛分为夏季联赛、季前赛、常规赛、季后赛和总决赛。季前赛无特定主客场,常规赛采用主客场制,季后赛和总决赛采用七场四胜制的淘汰制。
1、季前赛
NBA季前赛是各支球队在NBA常规赛季开始前进行的热身赛,因为在每个赛季结束后,每支球队在阵容上都有相当大的变化,为了让各队磨合阵容,熟悉各自球队的打法,确定各队新赛季的比赛阵容、同时也能增进队员、教练员之间的沟通,所以在每个赛季开始之前,NBA就举办若干场季前赛,使他们能以比较好的状态投入到漫长的常规赛的比赛当中。
2、常规赛
常规赛是每年的10月末至次年的4月中旬NBA30支球队之间进行的轮回赛,每支球队需要参加82场比赛,30支球队一共进行1230场比赛。常规赛结束后,东、西部联盟常规赛战绩排前八位的球队进入季后赛争夺总冠军。2018-19赛季常规赛已于北京时间10月17日打响。
3、全明星赛
作为传统的篮球盛宴,NBA全明星周末已经举行了53次会议,2018年。最初提出的这个想法是当时NBA总部公共关系部的负责人哈克科恩,和这个想法源于全美国职业棒球联盟全明星比赛,其目的自然是进一步促进NBA。
4、季后赛
NBA季后赛指的是在每年4月中旬NBA常规赛结束后,NBA联盟根据各队82场常规赛战绩,按照NBA联盟排名规则分别排出东部和西部前八名之间进行的,最终获胜者获得NBA总冠军的比赛。
扩展资料:
NBA常规赛赛程安排:
NBA联盟把30支球队分为东西部两大分部,每个分部15支球队,然后每个分布拥有3个赛区,每个赛区有5支球队。
常规赛分为主客场赛制,一支球队面对不同分部的球队分别进行一主一客两场比赛,也就是15*2=30场。一支球队面对同分部同赛区的球队进行2主2客的常规赛比赛,也就是4*4=16场。
一支球队面对同分部不同赛区的球队(10支)需进行3到4场不等的比赛,其中和6支球队交手4场(2主2客),和4支球队进行3场交手,也就是6*4+4*3=36场。但交手4场的6支球队和交手3场的4支球队每个赛季都会轮流变化的,NBA会考虑球队的行程以及保证比赛的相对公平性进行变化。所以,一支球队一个赛季要打的比赛就是30+16+36=82场比赛。
NBA常规赛排名规则:球队常规赛排名按胜率从高到底依次排列,当有球队战绩相同时需要分别考虑情况。
一、当两队胜场差相同时,依次按以下依据排出先后:
1、相互之间战绩好的居前;
2、分区冠军居前;
3、在分区中胜率高的居前(仅当两队同属一分区时适用);
4、在各自所属联盟中胜率高的居前;
5、与所属联盟的其他前八名球队交手胜率高的居前;
6、与另一个联盟的前八名球队交手胜率高的居前;
7、得失分差高的居前;
8、抽签决定。
二、当三队以上胜场差相同时,依次按以下依据排出先后:
1、分区冠军居前;
2、所涉及球队相互之间战绩好的居前;
3、在分区中胜率高的居前(仅当两队同属一分区时适用);
4、在各自所属联盟中胜率高的居前;
5、与所属联盟的其他前八名球队交手胜率高的居前;
6、与另一个联盟的前八名球队交手胜率高的居前;
7、得失分差高的居前;
8、抽签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B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BA常规赛
球队在各自东西部联盟的名次将按照球队常规赛胜率由高向低依次排列。
胜率计算:胜利的场次/总共场次。
比如常规赛82场比赛,赢了41场,输了41场,胜率=41/(41+41)=0.5=50%。当两支球队或多支球队胜率相同时,需先确定分区冠军,分区内胜率最高的球队为分区冠军,若两支或多支球队战绩相同,将按照tie-break规则进行比较。
东部西部的前八名进入季后赛,其中同一联盟三个分区的三个分区冠军和一个成绩最好的分区亚军按成绩先后分居本联盟的前四名,剩下的四支球队按各自战绩排定名次。
即使有一个赛区里五支全是烂队,但他们至少会有一队进入季后赛,而且至少是第四名;即使有个球队是赛区亚军,假如他的战绩要高于除了自己赛区冠军之外其他赛区冠军,那么他甚至可以坐在自己联盟的次席。
扩展资料:
NBA联赛同分区战绩相同球队排名方法:
1、交手纪录(顾名思义,两支球队本赛季交手的纪录,胜率高者排名靠前)。
2、分区内战成绩(与同分区对手交战总胜率)。
3、与相同对手交战纪录(两支队共同交手过的球队,胜率高者排名高)。
4、联合会交战纪录(与同一联合会球队交战总胜率)。
5、取胜难度(所有击败过球队总胜率,高者排名高)。
6、赛程难度(所有交手过球队总胜率,高者排名高)。
7、联合会内得分/失分排名(取排名高者)。
8、联盟内得分/失分排名(取排名高者)。
9、对阵相同对手的净胜分(净胜分即为得失分比,即得分-失分得出的数字,有点类似足球当中的净胜球和篮球当中的净胜分)。
10、所有比赛的净胜分。
11、所有比赛的净达阵数(净达阵数=达阵次数-对手达阵次数)。
12、掷硬币看运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BA联盟排名规则
NBA积分规则列举如下:
1、积分:赛区第一只能保证前四,也许有个队是赛区第二,但战绩比某个赛区第一的好,那就排在它前面。各个分区的第一,一定进入前四,根据成绩排,如果某个分区第一是大区第四,而且成绩不如第五,那么第五名则有主场优势。在季后赛中决定主场优势的依据为胜场差,而不是排名。
2、胜场差:指该球队与所在赛区领先者之间净胜场次除以2。东西部两个联盟的各前八名进入季后赛,其中同一联盟两个分区的两个第一名中成绩最好的为本联盟第一,另一个为本联盟第二,剩下的六支球队按各自胜场差依次排定。
3、排名规则:是排列 NBA 球队战绩和决定季后赛名额及排名的一套规则,其中规定了各支球队的排名如何确定。当两支或多支球队战绩相同,将使用 tie-break 规则进行比较,具体规则如下:赛区指 NBA 联盟中的六大赛区,包括西南赛区、太平洋赛区等;分区指东部分区和西部分区。
4、 当两支球队战绩相同时:相互战绩;赛区冠军排在非赛区冠军之前;赛区内战绩 (仅限两支球队在同一赛区);分区内战绩;对分区内季后赛球队的胜率 (包括战绩相同竞争季后赛席位的球队);对另外一个分区内季后赛球队的胜率 (包括战绩相同竞争季后赛席位的球队);比较总得失分差。
3、当多支球队战绩相同时:赛区冠军排在非赛区冠军之前;涉及球队相互战绩;赛区内战绩 (仅限多支球队在同一赛区);分区内战绩;对分区内季后赛球队的胜率 (包括战绩相同竞争季后赛席位的球队);比较总得失分差。
4、最新准则:按照NBA官方公布的最新规则,球队在各自分区的名次将按照球队胜率由高向低排列。当两支或多支球队胜率相同时,需先确定赛区冠军,赛区内胜率最高的球队为赛区冠军,若两支或多支球队战绩相同,将按照 tie-break 规则进行比较。
5、AB规则:在确定赛区冠军后,这几支球队的排名高低即可用 tie-break 规则确定。当多支球队胜率相同时,需按照 B 规则依次比较。当比较进行至某一步骤时,仍有 n 支球队分不出高下,这 n 支球队需重新进行比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nba规则的演变